合肥产业升级有何“秘诀”

10月29日,合肥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其中,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066.82亿元,同比增长10.9%。细分领域中,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分别增长45.4%和21.2%。透过这组亮眼的数据,可以窥见合肥产业升级的“秘诀”与活力。

一家企业的奋进之路

10月30日上午,在合肥市恒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钧检测”)的实验室内,一台大容量大尺寸电池绝热加速量热平台正“嗡嗡”作业,检测人员正忙着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热特性测试分析。

“这是在测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新能源电池量产上市前,都得‘闯过’这一关。”恒钧检测运营管理部经理袁刚说,“如果把新能源产品上市的过程比作盖房子,检测人员就相当于装修监理检查房子的水管、电线、质量等,看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检查过关才能通过验收。同样地,检测合格的新能源产品,才能进入后续的大批量生产、上市售卖等环节。”

时间倒回2021年初,恒钧检测还是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检测中心,专注于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的检测。2021年2月,恒钧检测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公司,从服务阳光电源一家企业转向承接全行业100多个厂家、上百种新能源类产品检测服务及技术咨询。

“刚独立出来的时候,只有100多人,没有平台,资源不多,外部业务也少。最困难的是,新业务涉及很多新领域,检测品类增加了,大家都得从头开始,边干边学。”袁刚回忆说,那时他和同事们或是在实验室测试新产品,或是奔赴合肥周边城市寻找光伏电站进行实证测试,“我们半夜在光伏电站换上新的产品,再等到白天电站工作时,记录新产品在真实场景下的工作数据,再根据数据进行调整。”

据统计,恒钧检测2021年营收约3600万元,此后这项数据每年都在“翻番”。今年前10个月,恒钧检测营收约1.2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5亿元。

恒钧检测的奋进身影,是合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来说,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往往是一座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四大类别之一,主要包括科创金融、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现代物流等,是链接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的关键环节。

缺什么,补什么

为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升级”是合肥的回答。

10月31日,在合肥经开区,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科技”)的大众城市测试跑道上,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飞驰而过,研发人员在一旁采集着数据。

2023年5月,大众科技在合肥成立。这家投资10亿欧元的公司,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大众城市测试跑道,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阶段功能和性能测试的专业测试场。研发中的车型可在这里得到实时测试和调整,从而加快新车型软件和硬件的迭代速度,缩短新车型的开发周期,有效提升大众科技的综合研发能力。

“大众科技的成立,将使集团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周期缩短30%,让集团更为深度地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系统、更快速地交付定制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公共事务与合资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刘云峰博士说。

成立初期,大众科技集聚了约1200名专家人才。他们朝着“高速开发,高成本效益,以及通过应用前沿技术等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大众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的明确目标前进,到今年底,大众科技的人才团队将达到约3000人。

谈及选择合肥,刘云峰坦言,“近年来,安徽省及合肥市发展迅速,在汽车供应链、人工智能等高精尖领域深入布局,形成了完整而高效的产业生态,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对于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这些因素都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源:合肥日报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共议“巢湖与中华文明”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夏明方做了题为《南国何处?中华区域生态网络中的江淮之间》的分享,从环境史视角考察了在中华区域生态中江淮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俊亚作了题为《淮地(皖北)武人集团与中国王朝政治》的报告,探讨了历史上皖北武人集团与王朝政治的关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志龙就《近代皖中宗族对祠堂及祠田的管理研究》作主题汇报,从社会史的视角分析了皖中宗族祠堂在近代的发展态势,认为近代皖中宗族对祠堂及祠田的全面有力管理,为祭祖、赡族等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研讨会还设置三场专题研讨和一场圆桌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巢湖文化探源、巢湖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新时代巢湖文化品牌建设以及多学科交叉视角看巢湖流域文化等方向进行了交流,深入挖掘巢湖流域对中华文明的塑造作用和时代价值。

在巢湖文化的历史溯源中,有巢氏文化、巢湖民歌以及相关农书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徐频频认为,巢湖民歌是巢湖地区特有的文化瑰宝,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反映了当地独特的社会变迁与时代发展,在传承上需结合传统与现代,借助现代传媒技术以推动民歌传播与发展。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雷若欣认为,明末清初文人巢鸣盛撰写的《老圃良言》不仅再现了明清的农业技术,而且对今天的果树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有借鉴意义。

在新时代巢湖文化品牌建设中,红色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安东认为,品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提出对巢湖文化品牌的建设对策,促进巢湖区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会。”市社科联有关负责人表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共商新形势下巢湖流域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展现了社科界践行文化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加深了人们对巢湖与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推动巢湖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活力。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市:设立专项基金 助推商业航天加速“起飞”

本报讯 11月1日,锦沙资本2024年合伙人大会暨商业航天论坛在合肥召开。会上,合肥锦城航空航天产业基金签约设立,将助力提升合肥在星座建设、卫星应用等领域的产业孵化水平和专项并购能力,为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由沙钢投资与合肥产投集团、新站高新区等携手设立的合肥锦城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总规模13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商业航天和特种材料。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抢占商业航天产业“新赛道”,打造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国家级、省级空天信息创新平台总数提升至15个。同时,还集聚了一批高质量头部企业,全市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和机构现已超过140家,初步形成设计、制造、测运控服务、下游应用的产业链条。

市投促局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将继续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和龙头企业,通过创新引领、应用推广、资本助力,大力“延链、强链、补链”,加快合肥市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布局。

来源:合肥日报

稳就业促创业 释放发展动力

本报讯 10月30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上获悉,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稳就业、促创业、惠民生、强人才、保稳定,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0.4万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以来,我省注重统筹重点群体就业、重点企业用工和青年人才招引,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组织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推进“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

创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创业安徽建设两年来,我省大力释放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出台“皖创22条”,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向创业者集聚,2022年以来,共发放创业贷款350亿元,支持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40余万人次。举办3届创业安徽大赛,以赛造势、以赛聚才、以赛兴业。为了让创业环境更加优化,我省实施企业开办提升行动,完善省创业服务云平台,推出“创业一件事一次办”。

全省不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截至9月底,全省城镇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749.01万人、3388.75万人、950.31万人、708.29万人。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失业保险金计发比例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90%,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2023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增加26.2万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3万人。实施“万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动,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815家,在站博士后4262人。推进技工强省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超77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超240万人。

全省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我省健全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制度体系,扩大数字监管覆盖面,打好“治欠保支”组合拳,积极保护农民工劳动所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质效有效提升。

人社服务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我省实现“三公里”就业圈城乡社区全覆盖,社银合作“就近办”服务网点拓展至4000余家。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退休等2个“一件事一次办”实现线上办理,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集成服务事项207项。

来源:合肥日报

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近年来,合肥在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在发展全域旅游上求突破,成效显著:加快建设“一湖一园一廊一城”文旅新地标,不断开发与提升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骆岗公园等全域旅游项目;把科普游当作“第一游”,打响“科创看合肥、科普到合肥”品牌,荣膺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区)”;用好用活航空、气象等86个科普场馆,安徽美术馆等64个文化场馆,罍街等49个特色街区,实现在徽园尝遍全省美食、在非遗馆饱览全省非遗,打造徽文化消费体验地。

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一个纪念馆就是一处精神高地。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展陈的一件件文物,既是渡江战役的历史见证,又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合肥要在深入挖掘和运用上积极探索,将馆藏资源与社教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区域协同、社会参与、跨界合作等举措,不断强化育人功能,不断拓展文化旅游服务范围和能力。

要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合肥着力挖掘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等,以建筑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打造了罍街、合柴1972、磨滩等文旅项目,推出“红动罍街”“合柴廉政教育基地”等红色文旅项目,旨在为市民提供可去爱去的文旅目的地。要着力推进老街、古村落、古民居群的保护修缮和提升工作,发展以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业,让“传统”展新姿、“古老”换新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的“变”与“不变”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到安徽创新馆,再到合肥滨湖科学城,跟着总书记的足迹,来看合肥的“变”与“不变”。

地点之变

2016年4月,总书记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要求“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0年8月,总书记参观安徽创新馆,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

2024年10月,总书记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考察地点的三次变化,从创新平台建设到科技成果转化,再到战略科技力量,可以看出,合肥在全国科技创新的地位不断提升,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变”与“不变”的背后,体现出合肥科技创新的迭代升级与深层次变革。

借力科教资源,合肥牵手中国科大,开启半个多世纪的情缘,给予倾城之爱。为给中国科大师生开辟出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路”,2012年,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中国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安徽省最具活力的协同创新平台。中国科大不负重托,科大师生始终在世界科技最前沿努力奋斗,以实际成绩回报——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诞生,“墨子号”量子卫星、“九章”“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世界首条量子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全线贯通,成功研制国际先进水平的锶原子光晶格钟……一所大学,让合肥这座城市的脚步更加矫健。中国科大,增添了合肥的创新气质,更赋能了合肥创新力量。

延长创新链条,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到如今的59家新型研发机构,合肥市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与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已经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集聚人才5000人左右、引育科技企业超1500家,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呈现井喷式爆发。

2019年,中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正式运营,成为展示全省科技创新成果的对外窗口。

与此同时,更大的“城中城”正在崛起。

为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合肥布局建设滨湖科学城,一座涵盖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区和成果转化区的科学城拔地而起,成为国家实验室和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与集中展示窗口。

如今,规划面积达491平方公里的合肥滨湖科学城,包括肥东、肥西、包河、蜀山、庐阳五个县、区的部分区域,覆盖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蜀山经开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肥东经开区、肥西经开区、包河经开区),一个个“国之重器”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这里成长壮大。

来源:合肥日报

951家皖企组团参加第136届广交会

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的第136届广交会举行。近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安徽代表团共有951家企业参会,展位总数2036个,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优质特色企业及创新产品参展比重提高。其中,一期共有324家安徽企业参展,展示了在智慧家电、工程机械、汽车配件等多个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

根据商务部外贸中心的数据,本届广交会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超12.5万名境外采购商,以及223家全球零售250强和各国各地区大商组团参会,较上届同期增长24%。安徽参展企业积极与到会客商深入洽谈、寻求合作。

“这个平台上,我们的企业不仅能够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还能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助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代表团在此前筹展备展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现场展位管理和参展服务工作,全力帮助安徽企业取得丰硕成果、满载而归。”

来源:合肥日报

“皖美粮油”亮相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近日,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其中,安徽共有95家优秀粮油企业的500多种粮油特色产品亮相。

本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共设置6个展区,总展示面积5.8万平方米,吸引了全球逾3000家参展商参会。

在安徽精品展馆,多款“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产品集中亮相。同时,安徽组织14个脱贫县33家企业参加了脱贫地区粮油展,持续打通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在安徽粮机装备展区,12家粮机装备制造商推出了色选机、烘干机、粮油检测等“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装备和技术。

安徽还举办了“皖美粮油”“皖美粮机”暨“双招双引”武汉推介会,相关省级参展团、粮食企业代表共400多人到场。安徽农垦集团、蒙城县人民政府等分别登台推介本地特色产品,展示绿色、安全、营养、健康的安徽优质粮油产品。

近年来,安徽全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以粮食品牌建设为引领,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产销对接,激发新活力、培育新优势,让中国饭碗多装优质“安徽粮”。

来源:合肥日报

安徽省工信厅“20条”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

据安徽省政府网站消息,近日,省工信厅印发《2024年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从创新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四个方面,出台20条举措,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环境方面,“20条”提出强化产业科技协同创新,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合作机制,打好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模式创新,改进和优化创新性产品服务。聚焦“智改数转网联”,深入贯彻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转型方案及支持政策。研究编制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方案。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加快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聚焦全生命周期、投资吸引力、监管与服务等维度,致力光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场景应用创新,进行定制优化,打造营商环境“光储版”。

政策环境方面,“20条”提出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有关单位完善差别化政策实施细则,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优质园区倾斜。全面落实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闭环办理机制,定期组织“听心声·快呼应”听取企业意见活动,高质高效办理“民声呼应”、省为企服务平台反映的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第一时间+顶格兑现”,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财政税收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等落实到位。对符合“免申即享”的省本级惠企专项资金,力争3月底前精准兑现到位。

服务环境方面,“20条”提出大力推广“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开展“一链一策一批”融资促进活动,实施“十行千亿万企”融资专项行动4.0版。分层次分行业持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产能对接、集中互采、协作配套等“大手拉小手”活动,力争举办“百场万企”对接活动200场以上,惠及企业2万家以上。编制实施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推动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

法治环境方面,“20条”提出加快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立法进程。持续深化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大企业投诉办理力度,全面完成清欠专项行动任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违法行政行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

来源:每日经济

安徽省“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活动启动

3月30日下午,伴随着韵味十足的黄梅戏《天仙配》在天柱山风景区唱响,“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从即日起到5月,全省155场黄梅演出唱响百家景区,让每一位游客沉浸式感受博大精深又新颖时尚的安徽戏曲文化魅力。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蔡小莉,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潜山市委书记梅耐雪,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应平出席活动,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出席并倾情演出。

1.jpg2.jpg

本次活动把最具代表性的黄梅戏经典剧目,精心编排整合成为一台节奏紧凑、看点十足的展演,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喝彩连连。演出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吴美莲,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王琴,白玉兰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夏圆圆领衔,带领众多优秀的名家名角、青年演员,为观众奉上一道精彩绝伦的戏曲艺术大餐。《金玉奴》选段《江水滔滔》、《啼笑因缘》选段《忙中未问名和姓》、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严凤英》主题曲《山野的风》、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手提羊毫喜洋洋》、黄梅戏《小辞店》选段《来、来、来》、黄梅歌《山河之恋》等十个精品剧目轮番上演,各有特色,精彩纷呈。在轻松欢乐的节目氛围中,名家名角经典唱段的精彩演绎,感情充沛、铿锵有力的表演,赢得观众连连叫好,将演出推向一波又一波高潮,让观众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安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

3.jpg4.jpg

本次活动是“春游江淮请您来”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主场演出+快闪”形式,在天柱山主峰、炼丹湖、振衣岗等景点,通过场景化的舞台设置、交互式的观演以及游戏化的参与体验,赋予观众角色身份,让游客“走进戏中看大戏”全新体验。现场观众董慧说:“太好听了,在风景如画的天柱山能够听到这么经典的黄梅戏,还有大师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来自江苏高淳一位的游客说:“我非常开心再次来到安庆,更开心能与名家名角相遇,并作为群众演员参与演戏,休闲减压,戏乐融融,实在是太兴奋了。安徽戏剧氛围非常浓厚,看戏到安徽,真不是虚的。”

5.jpg

7.jpg

6.jpg

活动当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安徽文化云、安徽公共文化云,以及凤凰网、安徽卫视ATV客户端、“乡村振兴融媒体”视频号、“安徽天柱山”等平台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近100万。安徽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今日头条等各大媒体持续报道,总曝光量超200万人次。安徽省16市文化和旅游局、潜山市委市政府、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等负责同志,当地年度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代表以及基层群众、游客等千余人一起观看演出。

8.jpg

9.jpg

此次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潜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潜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协办,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安庆市京话艺术剧院、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参与演出。

来源:每日经济